当当当、当当当……随着一连串的敲打声,铜板上显现出一道道线条,一幅惟妙惟肖的“麻姑献寿图”呼之欲出。
一手拿着小锤,一手拿着刻刀,他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认真,那么流畅。
他是郭凤贺。祖辈的传承、数十年的苦功,让他成为一位大山里的铜板雕刻家。
郭凤贺在铜板上錾刻
生活压力下 他重拾老手艺创业
郭凤贺今年40岁,是宽城孟子岭乡南天门村人。他小时就喜欢画画、雕刻,家族里一位做金器、银器錾刻工艺的太爷爷看到他有天赋,就把手艺传给了他。
从此,他和錾刻工艺结下不解之缘。先后从事几份工作,都与之相关。
初中毕业后,郭凤贺去一家钢锉厂上班。后来机器代替手工,他又去了唐山一家彩陶厂。2002年结婚离开彩陶厂后,他又通过媳妇家人介绍去了一家珠宝店。
郭凤贺家境一直不太好,结婚的钱都是借的。 婚后, 贫寒的家境、微薄的工资让他觉得压力越来越大。
“有这么好的手艺,为什么不能自己干点儿什么!”2005年,他下定决心,要通过祖传的手艺改善生活窘境。
之后,他毅然辞去工作,专心在家研究手工錾刻铜板浮雕画的活计。刚开始单干时,他只做一些省工省事儿的平錾雕刻。家里没有存款,采购原材料的钱一直都是从媳妇娘家借来的。虽然雕刻得好,但因没知名度,订单少得可怜,只能通过亲戚朋友揽点活儿。
郭凤贺的铜板浮雕画作品
手艺不断精进 声名不断远播
重拾祖传手艺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没工具、没样本、不知道工序……一系列困难摆在面前,郭凤贺不得不边干边琢磨。渐渐地,几十种錾子做出来了,数百种样本画出来了,不同作品的不同工序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了。一样样生动传神的铜板浮雕作品,任谁看了都赞叹不已。
酒香不怕巷子深。因为手艺好、作品精,郭凤贺的名声如涟漪一般越荡越大,不仅被周边人知晓,还传到了村外更远的地方。
2008年,郭凤贺加入承德市手工艺协会;2009年,“凤贺铜板浮雕画”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;2012年,其作品在宽城首届民间技艺展中获优秀奖,他被评为承德市工艺美术家;2013年,他被评为河北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、承德优秀青年追梦人;2015年,铜板浮雕画《九龙戏珠》 获承德特色工艺品博览会铜奖; 2016年,作品紫铜茶具《盘龙壶》 获承德旅游文创大赛三等奖;2017年,“凤贺铜板浮雕画”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……
声名远播的同时,郭凤贺还学会了手工艺的商业运作模式。从2010年起,他通过网络途径,开始接天津、唐山、长春、广州等地的活儿。
“从广州那边接的活儿主要是往茶具上錾刻,他们做的茶壶很好,但是不会往上面雕刻图案,所以他们把成品壶邮寄过来,我给他们雕刻;唐山那边主要是雕刻鸟笼盖板。”郭凤贺介绍。
之后,媒体报道随之而来,郭凤贺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大,收入逐渐上涨,家里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了。
学无止境 希望老手艺得以传承
出名了以后,郭凤贺也没有停止学习、创新。他喜欢收藏一些老灯具等老物件,他说,没事儿时多观察能让他产生一些创作的灵感。
“干我这行不能出错,出错了材料就报废了,在1 毫米厚的铜板上錾刻,需要用不同深浅度、不同技法将图案表现出来,稍有不慎就会刻漏,而我的作品要保证画上没有一个焊点,不能有漏的地方。”郭凤贺表示,随着这些年不断学习进步,他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风格,“有好多人看到我的作品想模仿,但是都达不到我的水平。没那么高的功底,即便用电铸、断铜等工业手段也表现不出我的这种细线条来。”
这些年,郭凤贺的手工作坊基本上一直是他自己在干,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低头錾刻,他的腰椎、颈椎、腱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
郭凤贺说,他很想收几个学徒,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,去年也曾和某技校合作开过培训班,但有意愿、有悟性、有耐心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多,有功底的就更难寻了。
关于未来,郭凤贺有两个梦想,一是把手工錾刻铜板浮雕画做成产业、做成品牌,让更多人喜欢上这个手艺,并能从中受益;二是收几个有灵性、有韧性的学生,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。
【本文标签】: 多层 pcb 多层PCB面板 沉金板 公司设备
【责任编辑】:鼎纪电子PCB 版权所有:http://www.dj-pcb.com/转载请注明出处